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share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童话,主要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而青蛙对自己没有信心。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终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事。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得鲜明生动,我认为抓住对话,再现课文,利用插图,让学生观察、想象,这是解读文本、揭示道理的关键。

  教学设计:

  一、导入,检查生字词。

  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青蛙看海》,首先,老师检查一下上节课生字学得怎么样?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随机组词。)

  二、新授。

  1、这是那只青蛙,(出示,贴在黑板上。)他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这是那片海,(在另一侧用简笔画勾出大海。)现在,他看得到大海吗?

  (学生纷纷说看不到,有座山挡住了。)

  师:谁来画画这座山?

  (引导学生把山画高一些。)学生惊讶!

  2、师:看到这么高的山,青蛙惊讶了、害怕了、担心了……

  (出示:“天哪,这么高的山!”)就用你们刚才惊讶的语气来读读!(引导学生读出小青蛙的惊讶、害怕、担心。)

  3、师:哎!看来这只青蛙是别想看到大海了。(激学生。)

  生:不对,苍鹰说……

  (出示:只要……就能……)拓展,说话练习。

  4、师:这样看来,青蛙很容易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啦!

  (生反对)哦,对了,还有困难。

  (出示:我没有……也没有……怎么上得去呢?)

  师:想想,此时小青蛙的心情怎样?用你的声音读出来。

  (指导学生读出小青蛙的无奈。)

  5、师:哎呀,还是没希望,登不上这座山,就看不到大海了,同学们,你能帮帮这只小青蛙吗?给他想想办法。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否定。)

  6、师:你们都没有好办法了,真让人失望!然而就在小青蛙感到十分失望的时候,一只小松鼠跳出来了,(贴小松鼠)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读4到10自然段,读懂了,告诉大家。

  (学生自学课文4到10自然段。)

  师:你想看海吗?你们说小青蛙想不想?

  简直太想了,做梦都想,可是……

  (出示:“是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指导边读边做动作。)

  师:对呀,要想一步登天那可不容易,但是登上一个台阶怎么样呢?

  (出示:“这有什么难的!”)指导读。

  思考:小松鼠让小青蛙跳上一个台阶有什么用呢?

  (生回答,教师小结:这样一步一步地登,最终就可以登上山顶了。)

  师:所以小松鼠说:“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指导读出坚定的语气。)

  7、小青蛙和小松鼠的这一段对话真是太精彩了,请同学们再好好读读,一会我们请两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读课文4到10自然段。)

  8、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移动卡通图)他们遇到困难了吗?

  (出示:累了……渴了……)

  想象一下,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出示:跌倒了……磨破皮了……)

  这些困难,小松鼠和小青蛙怕不怕呀?从哪看出来?

  (理解“不知不觉”:一点感觉也没有。)说明他们真的是不怕难,不怕苦,不知不觉,他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移动卡通图到山顶。)

  (出示:“啊!大海就展现在他们眼前。”)

  师:高兴吗?激动吗?就这样来读一读。

  三、拓展。(说话训练)

  1、想象说话:青蛙跟着松鼠千辛万苦地跳完了无数石阶,终于到达了山顶,大海就展现在他们眼前,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青蛙对松鼠说:“。”)

  (松鼠对青蛙说:“。”)

  2、老师想到了一些俗语,请看:

  (出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志者事竟成。)

  带领学生边读边讲解。

  3、这时,苍鹰飞来了,(贴卡通图)想一想,苍鹰会告诉小青蛙一个什么道理呢?你能用刚才老师叫同学们的俗语说一说吗?

  (出示:苍鹰对青蛙说:“。”)

  4、作业:把三人在山顶的对话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再写下来。注意标点符号。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有关图片、资料以及对课文的诵读品味,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得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二)能力目标:

  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的情趣。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

  童话故事《青蛙看海》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全文共11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1~3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可青蛙对能否登上高山没有信心。第4~11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讲了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

  课文言近旨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故事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插图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想象。

  2、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教学难点: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议论、想象懂得要想达到理想的彼岸,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

  4、突破方法:

  (1)、在本课的教学中,读演结合,通过学生的精读和自演以及教师精到的指导,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

  (2)、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其主动阅读的愿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表演、情境的创设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读懂了课文,受到了启发。

  三、教学对象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易持久,而多媒体却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新形象,激起学生的兴趣,将他们引入学习的情境,并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保持持久稳定,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如果采用平淡、枯燥的教学手段必定会使他们感到乏味,学习没有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在体育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那栋五层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三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的说想吐,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3.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五、教学媒体设计:

  本课件在设计和使用时力求体现各教学媒体组合整体优化的原则,并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教材的特点特点,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的目的。

  本课件的优越性体现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交互灵活。

  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手段贯穿始终,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在教师和课件提供的指导下进行本课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朋友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出示大海图)

  2、看,大海的海水是那么蓝,那么的清澈,那么的一望无边,你们喜欢大海吗?

  3、不仅我们喜欢大海,一只住在湖边的小青蛙也很想去看大海,它看到大海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蛙看海》。

  (二)、重点探究

  1、教学第一部分

  (1)、小青蛙非常想去看看大海,可是想要看到大海,就必须登上高高的山峰,(教师板画山),这下可怎么办呢?你们帮它想想办法吧,学生自由发言。

  (2)、一只苍鹰也给小青蛙出了主意,它会怎么说呢?(课件出示苍鹰的话),一起来读一读。

  (3)、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呀?谁能学着苍鹰的样子来读读它的话,看谁学得像。这座山可高了,教师顺手在山腰间画几朵白云,如果让你去爬,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4)、青蛙的想法和你们一样,(课件出示句子)“天哪!这么高的山!”谁来读?青蛙边说边怎么做?你能学学吗?你们什么时候会这样吸一口气?现在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5)、青蛙到底有什么困难呢?(课件出示句子)“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一起读读。你从哪儿感觉到它的害怕?(课件出示句子)老师这儿也有一个句子,你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个句子好?为什么?你能读出那种害怕吗?(突出显示:怎么上得去呢?)谁再来读好小青蛙的话?

  (6)、小青蛙要想看到大海,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看看苍鹰是怎么说,(课件出示句子)自由读第三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7)、听了苍鹰的话,小青蛙心里非常失望。此时,它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教学第二部分

  过渡:正在小青蛙无比失望的时候,一只小松鼠蹦蹦跳跳地来帮忙了。(屏幕上出示小松鼠的图片。)

  (1)、小松鼠怎么说的呢?(屏幕显示松鼠的话),谁能学小松鼠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评议:你这只小松鼠真可爱,能再有礼貌一些吗?

  (2)、小青蛙在松鼠的帮助下,有没有看到大海呢?请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的4-11自然段,读后思考:青蛙是怎样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

  (3)、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演小松鼠和青蛙,读一读他们的话,看谁读得好,演得像。要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a、学生分角色来朗读课文。

  b、哪个小组愿意来表演一下?他们表演得像么?发最佳表演奖。

  (4)、这么高的山,如果你是小青蛙,这样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会怎么样?对,面对困难青蛙一点也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呢?(课件出示句子:就这样,……达到了山顶)。读一读,你觉得小青蛙怎么样?那你一定能读好这句话。(你真是勇敢的小青蛙)

  (5)、小朋友们想象一下,青蛙在登上山顶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四人小组可以讨论。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课件出示)

  (三)、欣赏积累

  过渡:小青蛙一心只想看到大海,别的什么也不想,它一阶一阶地往上跳啊跳啊……(手动图片),不知不觉,它已经跳完了台阶,达到了山顶,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简笔画)这时,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1、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课件出示)

  2、你想和青蛙一起看大海吗?(课件)

  (四)、整体感悟

  1、小青蛙在松鼠的帮助下,有了信心,克服了重重困难,艰难地爬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课件出示)现在你们就是小松鼠,小青蛙,你面对大海想说些什么呢?说得真好,让我们手拉着手和小松鼠,小青蛙一起庆祝一下吧。(放一段音乐,全体小朋友起立,手拉着手,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

  2、这时有很多小动物都来祝贺它了,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想怎样夸夸它呢?

  3、小小的蚂蚁、爬得慢吞吞的蜗牛和乌龟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都羡慕不已,也想去看看大海,请你想一句话,送给你喜欢的小动物。(课件出示总结句子)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

  2、分析字形。

  3、给生字找朋友。

  4、指导书写。

  5、在田字格里描红、仿影、临写。

  (六)、作业布置

  课后,收集有关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童话故事,下节课进行交流。

  七、板书:9、青蛙看海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登”“吸”“级”,认识偏旁“登字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在体育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那栋五层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三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的说想吐,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3.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1.第二自然段小青蛙的话表现了它对登山的担心害怕的心理,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指导学生练读得还不够充分,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7

  让每一处细节绽放魅力《青蛙看海》听课感想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还记得去年的教研活动中听过石鼓路小学的两位教师执教过这一课,这次聆听聂校长执教,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受益匪浅。

  在开始的复习巩固环节,不仅有传统的词语复习,而且针对了本课出现的新偏旁:登字头,进行复习巩固,还有选择读音和形近字组词,形式多样,而且抓住了本课生字词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

  精读课文环节,突显出以下特点:

  1、前后呼应,环环相扣

  在新授内容环节,教师注重了课文与前后所学知识的呼应。例如感受山的高,看到苍鹰,回顾在《小鹰学飞》中描写鹰飞得高的句子。在结尾介绍的成语也是以后将会学到的内容。这样,每篇课文就不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个体,而是与前后文内容有机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慧眼独具,深入浅出

  以一个问题统领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将琐碎的对话进行整体感知,紧紧围绕“青蛙是怎么登上山顶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引领学生将青蛙的成功归因为两个重要因素:青蛙的坚持和松鼠的帮助。尤其突出了后者,因为松鼠的帮助作用往往是在教学中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视的。然而正是松鼠发现了青蛙的长处,不断地给予其鼓励,一直不离不弃地陪伴,才使青蛙最终走向了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3、抓住细节,以小见大

  在指导学生理解“青蛙是怎样登上山顶”这一问题时,教师抓住了一个重要的短语“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然后让学生自读相关段落,找一找四至十一自然段一共出现了多少个“跳”。让学生从这些细节中体会青蛙的艰辛和持之以恒。接下来独具匠心地将“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变换主语,让学生填空:松鼠(    )着青蛙一级一级地往上跳。通过填入的动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松鼠帮助的作用。从细节之中理解文章主旨。

  4、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强化基础知识

  在读到“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时,教师相机出示“歇”、“渴”、“喝”三个形近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自己想方法来区别记忆。“渴了要喝水”、“喝水要张口”,学生很容易想到,而对于欠字旁的“歇”则有一定难度。这时,教师巧妙地结合语境,指出“欠了力气要歇一歇”,既帮助理解了字义,又概括出了字形的特点,高效地强化了基础知识。

  听了聂校长执教的这节课,给我带来很多的收获和启发,也让我反思自己的阅读教学,不断地总结和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4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11小节,懂得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哪些人曾经看到过大海?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生:……

  师:老师可没有看过大海,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跟着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一起去看海去,好不好?

  师:老师在今天会请一些表现好的同学扮演我们书中的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并且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根据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来招聘“课本剧”的小演员。刚刚这个同学表现就很好,我们就可以先把他作为“小青蛙”这个角色的后备演员,我们先请他在课堂中扮演一下小青蛙。(亲热的和该同学站在一起)我们整天生活在湖里的小青蛙,看到的东西十分有限,别人会叫我们“井底之蛙”,看样子,要想看到大海,还得请求别人的帮助呢?课本中有几个朋友帮助了我们?(面向同学)

  【在上课之始,教师就采用了情境创设和比赛激励的形式,这样做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很快地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文本中去。不过教师要注意保持情境创设的一致性。】

  生:……

  你们谁愿意先扮演苍鹰,告诉我们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先请同学们看课文。

  二、学习1-3小节。

  1、自由读1-3节,思考:苍鹰告诉小青蛙怎样才能看到大海?

  2、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a、师:课文的第一句既不是苍鹰说的,也不是青蛙和松鼠说的,而是作者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介绍的,我们叫它旁白。旁白也很重要的,而且内容也很多,谁想读?(学生纷纷举手)不过,不是谁想读,就能读的,要能够读出当时小青蛙的心情呢!(指名读)(教师引导学生读出青蛙十分渴望见到大海的心情。)

  b、苍鹰告诉小青蛙怎样才能看到大海?指名读苍鹰的话。

  3、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

  a、这是一座怎样的山呢?播放画有高山的课件或教师随机在黑板上画简笔画。

  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座高山?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山的高?(高耸入云、高不可攀)

  b、青蛙知道要爬这座高山时,是怎么说的?怎样的一个表现呢?请这个小青蛙给我们表演一下。指名朗读,评读,引导学生读出小青蛙的吃惊和不自信。

  c、必须要爬过这座高山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读出苍鹰的坚定的语气,读好反问句。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读得好的同学作为课本剧的后备演员,教师给他戴上小动物的头饰。

  5、如果我们就是那只青蛙,听了苍鹰的话,心里会怎么想?

  师:你这只小青蛙听了苍鹰的话,你是怎么想的?(生:……)

  书中哪个词是来说他的这种心情的?(失望)

  三、学习4-11小节。(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师:正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小伙伴帮助了他,是谁呢?(小松鼠)

  1、分小节朗读4-10节,思考:青蛙在小松鼠的帮助下,心里有了什么变化?

  (小松鼠一开始很失望,后来在松鼠的鼓励下渐渐地有了一些信心)

  2、有感情朗读。

  a、自由朗读。读出小青蛙由失望到逐步树立信心,读出松鼠对青蛙的鼓励。

  b、分角色朗读。评读。

  【4-11小节内容很多,但都是学生能够理解的,而且也没有什么值得进行训练的点,我们的教师要充分的相信学生,通过让学生充分的读,读出松鼠对青蛙的鼓励和青蛙的逐渐自信就可以了。】

  师:跳一两级台阶很容易,跳十级,跳一百级台阶呢?昨天,老师叫同学们在家练习蛙跳100次,你能说说跳完后的感受吗?

  生:……

  师:这样的高山,说不定连一万级台阶都不止呢?这时,小青蛙会是怎样跳的呢?

  3、学习第11小节。

  出示课文11小节,指名读。

  a、为什么青蛙只是“歇一会儿”?累了,歇着不走行不行?

  b、我们班同学有没有爬山成功的?你能说说,爬山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c、有感情朗读11节,读出爬山的艰辛和青蛙的坚持不懈。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青蛙爬山的辛苦和坚持不懈,要比单纯从语言文字入手,更能使学生容易理解。】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教师引读。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1、课件展示大海的景象。

  2、我们和小青蛙一起看到了大海,这时小青蛙会说些什么?

  五、拓展,揭示主题。

  青蛙看完大海回来后,小蚂蚁也想去看大海,可是也觉得这山太高了,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直接让学生说,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远远没有这种通过在情境中编一编主人公的对话,揭示主题来得更为巧妙了。】

  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四人小组进行课本剧表演。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一、说教材。

  童话故事《青蛙看海》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全文共11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1~3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可青蛙对能否登上高山没有信心。第4~11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讲了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

  课文言近旨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故事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插图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想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像。

  二、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出示大海图)

  2.看,大海的海水是那么的蓝,那么的清澈,那么的一望无边。你们喜欢大海吗?(喜欢)

  3.不仅我们喜欢大海,一只住在湖边的小青蛙也很想去看大海。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0课《青蛙看海》。(揭题,板书。)

  一起来听听,青蛙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它看到海了吗?(学贵有疑,有疑亦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和情感,使学生具有最佳的阅读心境,同时自然而然把教学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二)整体感知。

  听故事。

  故事里出现了几个人物?(生答,师出示小动物头像。)

  (通过听,让学生感知了故事的基本内容,又激发了学生自读的强烈欲望。)

  (三)、精读感悟。

  1.哦,原来青蛙身上发生了那么多的事呢!接下来,我们细细地来学习一下。(课件出示1~3自然段)

  ⑴自由读1~3自然段。

  ⑵指名读苍鹰和青蛙的对话:边听边想:青蛙要怎样才能看到海?

  ⑶苍鹰对它说了什么呢?这对青蛙来说容易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相机板书)

  ⑷那山能不能不过呢?咱们来看苍鹰后来说的话。

  ⑸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教学时我特别抓住关键语句:“天哪,这么高的山!”

  “我没有……也没有……?怎么上得去呢?”让学生感受到青蛙很想看大海却又怕登不上山顶的害怕、失望的语气。)

  (6)如果你是小青蛙,听了苍鹰的话又会怎样呢?

  (我设计这个换位训练是因为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在努力为他们创设学习的最佳情境时,还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在交流、探索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把学习引“深”或拓宽。)

  2.学习第4~11自然段。

  ⑴首先让学生合作朗读第4~9自然段。

  ⑵通过朗读,你知道又有谁出现啦?

  ⑶松鼠说了什么呢?青蛙又是怎样回答的呢?(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引读、表演读、分角色朗读),体味课文的语言,感受青蛙在松鼠的关爱下心情从“失望→兴奋→有信心”的变化过程。)

  ⑷教师参与朗读活动,与学生共同体会。(因为我认为教师的参与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朗读表演的积极性)

  3.学习第10自然段。(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注意到了“扶”中有“放”)

  (1)齐读第10自然段。

  (2)课中律动:(播放旋律,全体学生做小青蛙,一步一步接连不断,不停地原地跳,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体会青蛙上山的艰难。)

  (3)引导学生讨论想象:上山过程中青蛙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4)它又会怎样克服呢?(集体讨论讨论,为它想想办法。)

  (5)品读第10自然段。

  过渡:青蛙登上了山顶,结果呢?

  4.学习第11自然段。

  ⑴出示大海的画面。

  ⑵如果你是小青蛙,大海就在你的眼前,你会想说什么呢?(利用文中的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学生的说写能力。)

  松鼠又会说什么呢?(这是借松鼠的嘴说出故事蕴含的道理。)

  ⑶带着这种欢畅的情绪来练读第11自然段。

  (四)小练笔:

  青蛙看到大海会说什么呢?请小朋友想象一下,把他可能说的话写下来。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童话故事《青蛙看海》讲了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在青蛙实现愿望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是苍鹰,他给青蛙指出了看海的方法,二是松鼠,他引导青蛙一步步登上山顶,最终使青蛙实现了看海的愿望。

  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花费了一番心思: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我设计了“青蛙跳”的活动,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学生就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有的说想吐,有的说累死了,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14

  执教《青蛙看海》有感

  《青蛙看海》是国标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及知识特点,在教学时采用创设情境、感悟体验、培养多元智能的教学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创设情境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给学生真切的感受。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在教学《青蛙看海》第二课时的一开始,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我出示一张美丽的大海图。这时我问学生:“这是哪儿?你看见了什么?”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到了画面上,看着美丽的图画,听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一下子被带到了遥远的海边,看到了汹涌澎湃的大海,听到了大海的拍岸声,闻到了大海那略带咸的气息。这时老师再把青蛙想看海而被大山挡住了去路的难题推给学生,给学生们一个自由想象、思考的空间。这样做即缩短了久远事物的时空距离,引起了儿童对课文中有关事件的关注,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对课文语言的感受也随之而敏锐起来。

  2、发挥角色效应,让学生主动入情入境

  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根据课文需要,让学生担任童话角色、向往角色、或身边角色,在这样的情境中,儿童对教材中的角色的语言、行为动作以及思想感情,都会有更真切的理解,其语言表达能力、表现力,也可得到有效的训练。

  在教学第四到第十自然段的时候,我放了“小松鼠和小青蛙登山“的动画,然后问:“这只小松鼠,小青蛙可爱吗?你们能不能把这么可爱的小青蛙小松鼠表演出来呀?”学生的表演欲望被激起来了,情不自禁地按自己表演角色的身份、处境去思考,去表白,去操作,去裁决,合情合理的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教材中原有的逻辑的,抽象的,符号化了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那样生动、形象、真切。

  在指导对话中我经常试着把学生推向文中的角色,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受、表现。如一个学生在扮演青蛙时很随意的读:“是啊。可是山太高了,我上不去。”我没有先指出他的缺点,而是说:“现在你是谁?”学生回答:“我是小青蛙。”教师再引导:“你这只小青蛙真神气。不过你刚才看见大山还害怕得吸了口凉气,现在老师听你读后好像觉得你这只小青蛙很有信心爬上这座高山似的。你能再读一遍吗?”这样,学生即知道了该怎么读好、演好小青蛙,又减少了他们的挫折感,从而激发起每个学生潜在的智能。

  3、创设情境,传达真情

  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活的,一旦他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教学就成为儿童主观所需,成为他们情感所驱动的主动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到第十自然段小青蛙和小松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爬上了山顶后,我问:“小青蛙,小松鼠到了山顶心情怎样?”学生齐答:“高兴。”教师伺机说:“那么我们一起来做小青蛙、小松鼠来读读这句话吧。”学生马上读出了兴高采烈的样子。然后,教师出示小松鼠、小青蛙爬上山顶的图片,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教师富有激情的引导:“现在你们就是小青蛙,小松鼠,你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爬上了山顶。你们想说什么呀?”学生们情不自禁的大喊大叫起来:“太棒了,我终于成功了!”“啊!大海,你太美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促使儿童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

  二、注重感悟体验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要想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课文情境,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储蓄的相关信息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必须的中介手段,比如挂图、投影、多媒体可见及模拟实验、表演等。但是最根本的手段还是要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锻炼其敏锐的语感。

  在教学《青蛙看海》第二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联系他们生活的实际,说说自己害怕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再联系课文上小青蛙吸了口凉气,体会“吸了口凉气”是小青蛙因为害怕才做的动作。在解释“善跑”时也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哪些动物很善跑,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说说为什么说他们很善跑?从而理解了“善跑”的意思。又如在体会小松鼠、小青蛙登山的“累”时,我让学生看看图画上高耸入云的大山,让学生想一想如果你就是小青蛙、小松鼠,就这样一级一级的向上跳,回怎么样?学生回答:“很累。”教师再引导他们:“你们能把这种累的样子读出来吗?边读要边想象当时的情境,像放电影一样。”学生就声情并茂的读了起来。通过多种感觉,使符号、语言、意义、表象有机结构,使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动起来。

  三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1、“对症下药”,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

  加德纳指出,在正常的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个智能。

  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听着悠扬的音乐,看着美丽的大海画面,进入了大海的情境中。再说一说看见了什么。通过这个过程,即培养了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用眼睛对大自然进行观察的能力;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也培养了学生对音调、旋律、节奏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音乐智能也得到了发展。再让学生用语言来说说看见了什么,大海是怎么样的,学生的语言智能也得到了发展,可谓一举三能。在后面分角色朗读中,我用小木块在讲台前搭了两步台阶,让学生带上头饰上台来表演登山。学生在一边登台阶一边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即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智能,又训练了学生身体的协调性――运动智能。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由于过分看重学生统一的一面,忽视他们的丰富个性,喜欢以统一的模式衡量和要求他们,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是处处压抑他们的好奇心,以便使他们“专心学习”。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学生,便会经常体验到羞辱、内疚、恐惧等消极经历。这种消极的经历和体验会中断一个人某种智力发展的路径,从而使这种失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机会。我们应该树立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在教学《青蛙看海》的第十一自然段时――小青蛙和小松鼠终于登上了山顶。在用图片展示了他们登上山顶的画面以后,教师引导:“现在你们就是小松鼠、小青蛙,你们看见了这么美的大海会高兴成什么样子?如果你是一只会唱歌的青蛙,你会怎么样?会跳舞呢?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高兴呢?自己想一想,跟着音乐来做一做。”在这样的氛围下,每个学生都高兴得笑着,跳着,或欢呼,或跳跃,或高兴得几个小朋友抱在一起。学生各自潜在的智能都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这时再让他们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爬上山顶?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是靠了小松鼠帮忙小青蛙才爬上去的。”有的说:“是小青蛙自己努力,一级一级爬上去的。”也有的说:“苍鹰引路,小青蛙不怕困难,才爬上山顶的。”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都予以肯定:“对呀,当我们遇到困难,要像小青蛙那样不怕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再加上朋友热心的鼓励的帮助,那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2、对学生实行“开启智能”的多元评价

  据加德纳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八种不同的智能,人没有智能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类型的差异。很多被认为学习不好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所擅长的智能类型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每个孩子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宽容和鼓励,能使孩子们有信心做好力所能及的事。面对孩子的不理想的朗读或错误的回答,教师可以中肯的提出所存在的问题,切不可说出“你读得太难听了”“你的声音怎么那么低。”之类的挫伤学生积极性、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过分的批评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一句“你读得真认真,能再响亮一些吗?”,“再试一下,你一定能读好!”,却可燃烧起学生对读书的希望之火,使他们终身受益。

  在教学《青蛙看海》一课时,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评价和鼓励,从而减少他们的挫折感,激发学生的潜能。如一个学生在读松鼠的话时很随意的读道:“你想看海吗?”我没有急于指出他的缺点,而是说:“你这只小松鼠真可爱。能再有礼貌一些,让我们这些害怕胆小的青蛙听后能有勇气登上大山。”结果读第二遍时他不仅读出了小松鼠的有礼貌,而且还表演出了动作。这样,学生即知道了该怎么读好、演好小青蛙,又减少了他们的挫折感,从而激发起每个学生潜在的智能,在情境中充分发展他们各自的丰富多彩的个性。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黄牛课件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

  一.以读为主是为课堂教学的谱写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总之以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小青蛙的心情变化,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及情感。

  二、创设情景,发挥想象,促进言语表达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带学生去跳了台阶,课上我让孩子进行想象“如果你是小青蛙,一级一级不断向上跳有什么感受?”学生很热情的参与,不断的回答中,可知学生已经获得了初步体验。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了美丽的大海,我让学生搜索一些优美的词或句,来赞美一下美丽的大海。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词语和句子,也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在最后的环节设计了“新闻发布会”这个环节,让小朋友做小记者来采访小青蛙。从而不断引导学生得出课文所要表达的涵义,并且我还总结了一些名言送给孩子们,帮助他们积累。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学会生字,读通课文。

  难点:读通课文。

  对策: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在课文中逐步理解词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题目上打问号。

  二、初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依次读课文,每人读3个自然段。别人在读时要仔细听,有读得不对的帮助指出,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巡视)

  2、谁来试试?指名读课文,指点读准“登上、喏、天哪、苍鹰”。

  三、配音解读

  1、现在你们能回答刚才提的问题了吗?

  2、相机用简笔画板书。

  3、你想来看看苍鹰是怎样指点青蛙的吗?(画面没有声音)

  4、你觉得动画片少了什么?你愿意为它配音吗?

  5、研究如何才能配好音。

  6、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配音,同桌合作。

  7、指名表演,让学生评价好在什么地方?请配得好的同学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相机出示高山的画面或图片,让学生体会山高,青蛙因此望而却步。练读青蛙的话)

  8、小结:青蛙虽然受到苍鹰的指点,但对登上高山完全没有信心,那它是怎样登上山顶的?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认读所有生字

  2、出示生字:“登、苍、善、展、失”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3、自学笔顺,在书上描红。

  4、书空笔顺,交流写时的注意点。

  五、布置作业:

  在习字册上写好新学的5个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教学重点: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经过。

  教学难点:是学生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青蛙看海》,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还认识了一些新的生字和词语,(出示小黑板:青蛙苍鹰登上松鼠一级一级石阶到达展现)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

  (1)开火车读词语

  (2)青蛙、苍鹰和松鼠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上其中的词,简单地说说吗?

  (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大海,苍鹰告诉它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后来在松鼠的指引下,一级一级地登上了台阶,到达了山顶终于看到大海)。

  2、师:小朋友,你们记得真好,今天我们就跟着小青蛙一起去登山,看看青蛙是如何在苍鹰和松鼠的指引下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

  二、精读1、2、3自然段。

  1、小朋友,请你们读一读1、2、3小节,找一找:青蛙想看大海,苍鹰跟它说了些什么?

  (“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说说什么意思。

  2、请小朋友看图,是的,要看到大海就要登上前面那座山,你们看看,青蛙看到的是一座怎样的山呢?(高)

  3、师:对,这座山实在是太高了,青蛙面对着这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是怎么说呢?(出示语段:“天哪,这么高的山!”

  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的去呢?”)谁来学着小青蛙的样子来读一读(圈点提示语)这句话呢?(学生演示)为什么这么演呢?(吓住了)我一起硌ё判∏嗤艿难子读读这句话。

  4、青蛙为什么这么害怕?这么没有信心被吓住了呢?(山高)还有呢?再往下读读看,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青蛙的理由吗?小结:是啊,还因为自己太小了,太弱了。

  5、青蛙面对高山,想到自身的弱点有点失望了,这时苍鹰告诉它什么呢?“是啊,这山是太高了。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小黑板出示苍鹰说的话)小朋友,苍鹰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请你们多读几遍再来说好吗?(学生自由读这句话再交流)(不过,你不登上山顶就不能看到大海。想要看到大海,你就必须要登上山顶。)苍鹰再次告诉青蛙要看到大海非登上这座山不可,我么一起来读读苍鹰的话好吗?语气强烈一点。

  过渡:苍鹰说完就展翅飞走了,青蛙更失望了。那青蛙有没有登上山顶?又是在谁的帮助下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呢?(指名回答)松鼠是怎样帮助青蛙的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的4—11自然段找找有关语句把它画下来,与同桌说说。

  三、精读4~~11自然段

  1、读后交流,(你么找到了哪些句子呢?)教师贴句:

  “你想看海吗?”

  “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

  “再试一下!”

  “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

  师:小朋友找得真全,原来小松鼠就是这样来帮助青蛙的呀!我们一起再来读读体会体会好吗?

  2、读句体会。

  (1)、小松鼠看到青蛙失望的时候,就去关心地问它“你想看海吗?”谁来读读这句话?(你真关心小青蛙)师:看来小松鼠很关心这只青蛙,就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地问一问这只小青蛙吧!(齐读这句话)

  (2)、小青蛙是怎样说的呢?(“是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你能体会出当时小青蛙的心情吗?师:看来这时的青蛙是一只失望的小青蛙,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呢?(指名读)谁愿意来做做这只小松鼠和小青蛙,也来问一问、答一答?

  小结:你们读的真好!我也感受到了青蛙的失望,松鼠的关心,我们也来像他们一样来把这个对话读一读。

  (3)、听了小青蛙的话,松鼠又是怎样引导小青蛙的呢?(出示:“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谁来做这只小松鼠,来引导小青蛙读好这句话呢?(评价:真不错,你读出了关心小青蛙的语气;你引导小青蛙还很耐心呢!)我们都来做做小松鼠耐心的引导小青蛙好吗?(大家一起读这句话)小松鼠说着跳上了一个台阶(贴图演示)青蛙听了小松鼠的话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贴句)你们想不想学学小青蛙也来跳一下,好!让我们跟着小松鼠也来跳上一个台阶吧!(预备——跳!)

  觉得怎样?(容易)对呀!这下子小青蛙有点信心了,谁再来有信心的读一读小青蛙的话?(嗯,信心十足)谁能赛过他?我们一起来有信心地一读青蛙的话。小青蛙轻而易举就跟着松鼠也跳上去了。(贴图演示)板书:跳上一级

  (4)、小松鼠看到青蛙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又怎么引导的?“再试一下!”谁来读?想再试一下吗?那就让我们再来跳上一级。(大家一起跳)青蛙在松鼠的指引下又跳上了一级。板书:又跳上一级

  (5)、看到小青蛙又跳上了一级,松鼠再一次鼓励小青蛙。(“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你读出了什么?(相信他)让我们给他更多的鼓励来读读。(齐读这句话)

  小结:小松鼠可真会帮助人,在它的鼓励下,青蛙由失望到充满了信心。你们想演一演吗?请找你的好朋友练习一下。指名上台表演。你们表演的真好!你真是一只爱帮助人的小松鼠,你也不错,对登山充满了信心。(贴星)

  3、就这样小青蛙跟着小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板书:一级一级跳)

  你们愿意学着小青蛙和松鼠一起来登山吗?(大家一起在原地跳)师:努力,继续努力,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1)、师:你们觉得怎样?(累)那请你把这句话来读一下,把累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听你读这句话我也觉得好累呀!

  (2)、登山那么劳累,他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累了就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呢?(渴了喝点山泉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歇一会儿,顾不得休息,更多时间在登山,喝点山泉水,顾不上多喝几口,不断向上登。)

  (3)、拓展练习:你们想想,他们在登山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怎么做呢?(自由说说)

  师:是啊,为了登上山顶看到大海,他们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吃喝,一个劲儿往上登。我们再读读好好体会一下,就这样,青蛙和松鼠认准了目标,什么困难也不怕,坚持向上攀登。

  (4)、好了,马上就要到达山顶了。让我们倒计时,一起等待胜利的那一刻吧!

share